学生的培养和塑造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。2017年的11月,我校几位2017级班主任乘着学生月假之际,前往江都、泰州两地,对一部分特殊学生进行家访,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。春风拂面万物复苏,春节刚过完不久,几位班主任老师在王斗副校长的带领下,按照原定计划,驱车前往兴化、高邮两地,再次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。
兴化沙沟镇的S同学,单亲家庭,父亲身体不好,收入微薄。几位老师到达镇上时,S同学热情的到镇上迎接我们。达到他家所在村时,村民们都很感谢学校对S同学的帮助,七嘴八舌的向老师们说明他家的情况。一位远房太爷爷从自家烧了开水、拿了茶叶招待我们。村书记也详细向老师介绍了从小到大,政府对其家庭以及个人的巨大帮助。一座简单的小院,一间简陋的正房,一间厨房因年久失修,已经不能做饭,现在做饭全靠一个煤球炉子。


图为在S同学家
到达大营镇的Z同学家已是将近晚上七点。农村的小路上没有路灯而显得周围格外的黑。绕过一排排一间间农村“别墅”时,进入一处类似“垃圾”场的民房,原来这竟然是Z同学的家。父亲早已等候在家,进入房间,虽然灯光昏暗,所有老师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,现在竟然还有这么穷的家庭。父亲向我们介绍,Z同学母亲智力残疾,为了照顾她,父亲基本是寸步难离,就靠在农村开个代步车勉强糊口。家里唯一一间房,没有门没有窗,床上盖的是已经发黑的棉花胎,家里的电器就是一盏15瓦左右的节能灯和一台电磁炉。门前成堆的垃圾是智商不高的母亲为了“补贴家用”不厌其烦的捡回来的。Z同学寒假时学校给其安排了勤工俭学,赚了几千块钱,除了自己买了一个行李箱,其他的全部交给父亲。

图为Z同学家
高邮的G同学,在学校是个不折不扣的“小混混”,他的口中所说的家庭是拥有几个养殖场的百万家庭。通过家访才发现,其家庭甚至算不上是小康家庭。通过和其父母的共同教育,G同学表示,以后一定不抽烟不喝酒,遵守校纪校规,希望本次家访能对他有所触动。

本次家访历时两天,共走访了10位同学家庭。这10位困难家庭学生只是我校众多困难家庭学生中的一小部分。就像班主任老师说,每一次的家访,都能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天海所坚持的“职教扶贫”的意义,更加觉得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真的不是普通的教育。
“帮扶一生,脱贫一家”,天海的老师们,会更加坚定的用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去教育培养每一位学生,为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 |